莱芜挚虐实业有限公司

鄭綿平院士:構建安全有韌性的鋰資源供應體系
發布時間:2022-12-20 15:44:00
關鍵詞:鋰電池

  日前,第七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2)在中國上海舉辦,峰會主題為“綠色低碳:構建鋰電發展新生態”。本屆峰會由宏工科技總冠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電池中國網主辦,明冠鋰膜、東方證券聯合主辦,動力電池應用分會、壹能(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無錫先導智能、申能東方能源研究院聯合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主旨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作主旨發言。(以下為發言實錄,有刪減)

  鄭綿平: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來本論壇與大家共同分享關于我們國家以及全世界鋰資源的一些話題。

  大家知道,隨著碳達峰戰略的提出,全球眾多的企業都在布局動力電池還有儲能電池產能,在這種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蓬勃發展。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預測,2022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量將達到680GWh,市場規模將達到6600億;到2025年鋰電池市場需求將達到1778GWh,市場規模將達到14000多億元。

  在這種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鋰資源的需求也將會進一步提升。目前,全球鋰資源產地主要包括澳洲、南美、中國和非洲等。其中澳洲、南美和中國鋰資源開發體系較為成熟,每年有穩定的產出貢獻。非洲地區的鋰資源儲量豐富,但是多數項目還處在開發初期,產量貢獻很小。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鋰資源產量分布中,澳洲地區占比最高,達到43%;其次是南美地區和中國,產出貢獻占比分別為32%和24%;其他地區占據剩余1%的份額。

  作為動力電池生產的核心原料之一,“鋰”被稱為“21世紀的白色石油”。隨著全球市場對鋰資源需求的持續攀升,鋰資源重要性也越是受到各國重視,擁有鋰資源的多個國家紛紛將鋰資源“國有化”提上日程。近期有報道指出,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正在致力于推進建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鋰三角歐佩克”,試圖像歐佩克設定產油量以便影響原油價格那樣掌控鋰價。

  同樣,在鋰電池需求量不斷擴大,以及鋰價高企的背景下,全球鋰鹽新增產能規模也正在不斷加大。有機構預測,2023-2025年全球鋰資源有效產能,2023年預計將達到113萬噸,2024年將達到152萬噸,2025年將達到188萬噸;年復合增長率可以達到34.55%。其中,2023年全球鋰資源有效的產能預計同比將增加50.71%。除南美、澳洲和中國等傳統鋰資源產地貢獻部分增量外,非洲地區也將有新建的產能項目投產。

  鋰鹽所有的產出也受到了部分地緣因素影響,比較樂觀的估計,到2025年全球鋰資源有效產能將達到180萬噸。但是需求方面,我調查了不同機構的預測,數據差別比較大,最低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需求為87萬噸。但有的企業像贛鋒,預測2025年需求量可能要達到150萬噸,這就比較接近前面機構估計的180萬噸的產能供給。所以這也是一個借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根據市場來判斷,總體來說體量越來越大。

  回頭看一看國內,作為動力電池的全產業鏈生產大國,中國對鋰資源需求量很大,我國有75-79%左右的鋰資源主要儲存在鹽湖之中,而且開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鋰資源的進口依存度很高。2021年我國鋰原料的對外依存度達到66.7%,同時我國也是全球各國中目前唯一從他國進口鋰輝石和鹵水生產鋰產品的國家。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下,我國更應該建立安全且具有韌性的鋰資源供應鏈體系,確保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對此,我個人想提幾點建議:

  第一,就是要加大鋰資源的勘察力度,拓展鋰資源的研究。要發揮我國多類型的內、外生鋰礦產資源優勢,加大國內的資源開發,拓展資源研究。對于含鋰鹽湖、偉晶巖,含鋰的深部鹵水等有待查明的鋰資源,需要進一步投資調查并投入工程量,使潛在的資源能轉化為可開發的鋰資源儲量。

  第二,把我們潛在的資源轉化成為可開發的鋰資源。重視外生礦產資源關鍵技術的研究。要重視超前提鋰等鹽湖提鋰技術的推進,大幅提高鋰的回收利用率,同時鹽湖開發應制定靈活性、適應性的方案,做到“一湖一策”,利用鹽鹵提鋰減少鹽田面積,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只要我們集中努力改變有可能的,盡量降低不利影響,這也是所有的綠色產業、綠色開發,也就是綠色的方法。

  第三,重視城市礦山,大力推進鋰電的綜合回收利用。要堅持國家引領,依托重點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進一步開展電池回收領域的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另外要盡早出臺一些政策,現在有些亂象到處有在搶鋰礦等等有些問題,要想辦法進一步引導。

  第四,持續優化布局國外鋰資源,鼓勵國內企業聯合開發境外優質鹽湖鋰資源和其他優質鋰資源,但同時要考慮到當地的政策要求,評估成本,理性投資,避免在國際市場中無序競爭。

  第五,加強人才保障工程,構建國家創新平臺。鹽類資源開發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投入力度。要制定相關的人才引進政策,尤其是優秀的鹽類調查開發人才,讓他們“引得進、留得下、干得好”;要在高校對適合當地資源特色的人才進行定向培養,如鹽類、地熱資源勘探、化工、材料等專業方向;要切實加強鋰電池新能源關鍵礦產材料的研發,發揮體制優勢,建立國家級的鹽類工程創新中心。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