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挚虐实业有限公司

蜂巢能源李子郯:發展無鈷二元正極材料是未來重要趨勢
發布時間:2021-03-22 19:00:00
關鍵詞:動力電池


撰稿丨采編部

編輯丨麥 子

美編丨CBEA獨耀


▲圖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材料事業部總經理李子郯作主題演講 

 

日前,“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2021深圳)國際交流會”在深圳舉行,在風帆有限責任公司冠名的“軟包電池核心材料及先進技術突破”專場論壇上,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材料事業部總經理李子郯在“無鈷正極材料技術及應用”的主題演講中,介紹了當前無鈷電池材料體系研發現狀、無鈷正極材料發展方向,以及蜂巢能源無鈷電池開發進展等。

 

據李子郯介紹,從廣義上來講,像包括磷酸鐵鋰材料也是無鈷材料的一種,但狹義來講,業界將無鈷材料主要界定為無鈷二元(NMx)、無鈷富鋰(LMR)、LiFePO4(LFP)、LiMn2O4(LMO)、LiNi0.5Mn1.5O4(LNMO)等材料。李子郯表示,高電壓電解液尚未成熟,所以LMR和LNMO應用比較困難,“鑒于鈷資源儲量稀缺、電池降本需求等因素,發展無鈷二元正極材料是未來的重要趨勢?!?/p>

 

事實上,無鈷二元正極材料研發有較長的歷程。據李子郯介紹,早在2003年,日本機構就開發了鎳錳比為50:50的鎳錳酸鋰材料,但當時循環性能比較差,沒有大的突破;隨后在2006年,Ceder教授采用離子交換法開發了低Li/Ni混排(4.3%)的LiNi0.5Mn0.5O2,6C容量高達183mAh/g,但此方法存在應用比較困難的瓶頸;同年,Goodenough教授開發了LiNi0.56Mn0.44O2,Li/Ni混排5.6%,但容量較低。近幾年包括Jeff Dahn 、ArumugamManthiram、Yang-Kook Sun等學者均證實了無鈷高鎳正極材料的可行性。

 

蜂巢能源2020年正式對外發布了全球首款無鈷正極材料電池,根據規劃,該款電池將于今年年中正式上市裝車。據李子郯介紹,因為從三元材料中拿掉鈷,就需要通過采用其它辦法來穩定材料結構。在開發思路上,蜂巢能源基于對容量、穩定性、循環、倍率等性能要求,通過元素比例、摻雜、包覆、前驅體等多個維度進行無鈷正極材料的開發。

 

其中元素端,通過計算和實驗結合的方法,設計Ni和Mn比例,以達到最優,將Li/Ni混排降低到最低,同時具有較低的內阻?!皼]有鈷了,需要找到一種或者幾種摻雜元素來穩定結構,”李子郯進一步補充道,同時所有正極材料都需要包覆,尤其是高電壓情況下必須找到合適的、離子擴散系數非常好的包覆材料,公司采用了納米化網絡包覆技術。此外,在前驅體端,公司團隊優化前驅體粒度分布、顆粒強度等降低內阻,提高循環。

 

據了解,目前蜂巢能源在無鈷中鎳、無鈷高鎳等多晶,以及無鈷中鎳單晶正極材料等方面都已經有深入研究和產品布局。

 

其中公司開發的高鎳90系多晶無鈷材料,容量在200mAh/g以上,循環性能優異,熱穩定性與NCM811差不多;無鈷中鎳多晶正極材料(鎳含量70~80%),粒徑分布均勻,振實密度高,循環性能非常優異;無鈷中鎳單晶正極材料:一次顆粒分散性好,包覆均勻。容量和電壓高,循環性能優異(97%),DSC溫度高(230℃)。

 

據李子郯介紹,目前蜂巢能源電池團隊開發的MEB 115Ah電芯,常規循環基本上在2500次以上,45度高溫循環也在1200次以上。

 

安全方面,在熱箱、針刺、短路、過充等方面都表現良好。如在130℃熱箱試驗中未發生起火、爆炸,在150℃下,測試盤發生反轉,但是也未發生起火和爆炸;在140%過充條件下,也沒有發生起火、爆炸;同樣,在針刺、短路等試驗下也未發生起火、針刺。

 

李子郯表示,下一步,公司無鈷正極材料會朝著三個方向繼續布局研發:1.無鈷層狀二元正極,這里又會分為中低鎳和高鎳體系;2.無鈷富鋰正極,現在正在開發,低鎳和無鎳的材料,從260到300毫安/時/克;3.無鈷尖晶石鎳錳酸鋰的方向,目前蜂巢能源在實驗室已經做到130毫安/時/克,且循環性能非常優異。

 

關于蜂巢能源,李子郯透露,2018年從長城汽車獨立出來的蜂巢能源目前公司員工3000+,研發人員占比達到52%,外聘專家是500+,每年研發投入接近30億元;公司以電芯和模組為主業,產業鏈向上布局包括正極材料、礦產資源,向下應用包括儲能、光伏等進行了全產業鏈布局;產能方面,計劃到2025年突破200GWh,并在全球進行布局。

 

從下半年開始,公司加快了產能擴增步伐,分別在歐洲的德國,中國的遂寧、湖州、馬鞍山等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另外,公司常州金壇總規劃18GWh的動力電池工廠,一期、二期總計12GWh已經建成投產,三期6GWh項目預計將于明年6月投入使用。

 

據李子郯介紹,蜂巢能源金壇正極材料工廠也分三期建設,全部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生產正極材料2.5萬-3萬噸。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