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挚虐实业有限公司

太平洋證券邵晶鑫:消費元年,汽車與能源革命共振
發布時間:2018-05-23 20:08:00
關鍵詞:CIBF2018

1630shao550.jpg

圖為太平洋證券電新行業首席邵晶鑫發表主題演講


5月22-23日,“2018第一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深圳)國際交流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太平洋證券電新行業首席邵晶鑫在“電池產業鏈投資專場——破·探尋電池產業鏈投資關鍵點”主題論壇上發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


太平洋證券電新行業首席邵晶鑫:


作為二級市場的分析師,研究電新除了新能源還有風電、光伏。進入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和發電的聯合效應越來越強,借這次報告的機會,我將系統梳理幾個細分行業的變化和機會。


從用電需求來看,我國未來的新增用電需求主要來自兩個方面:(1)新能源汽車用電需求增量;(2)傳統用電需求增量。經過測算,我們發現隨著新能源汽車使用量的增加,新能源車的新增用電需求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占比分別達到了11.52%、21.93%和32.77%。


我們判斷未來我國的新增用電供給將主要來自風電與光伏。經過測算,我們預計,到2020年、2025年和2030年,風電的新增裝機量將分別達到40GW、65GW、90GW,光伏將達到160GW、172GW、218GW。


一、消費元年趨勢不可阻擋


能源格局演變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需求應該比現在增加一倍,那個時候能源安全會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二是從中國能源結構來看,煤炭還是占據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環保的角度、碳排放的角度,煤炭的地位逐步削弱、逐步讓步。


我們有兩個大的判斷:一是從供給端,中國在資源上、石油上不是很有優勢,但是在中國制造廉價的新能源上是有優勢的,重點講一下光伏和風電,光伏50%以上的產能都在中國。這些廉價的產業集群造成的廉價電力未來會逐步取代我們在資源上的不足,這是從供給端來講。二是需求端來講,也就是現在的消費端,汽車占的比較高,能源的問題,未來燃油車會逐步讓位電動車,這是演化的兩個大的判斷。


結合這兩個判斷首先講新能源汽車。找一個視角,尤其是看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大概做了一下分類,比如說從步行、自行車、摩托車、汽車,本質上一直在圍繞著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環境清潔的趨勢進行變革。


從1886年發明的第一輛汽車到今天,我們看到圍繞的主要是市場格局、生產方式、產業與技術趨勢進行發展變化,首先從生產方式來看,開始的手工裝配到福特生產線到豐田精益生產到智能化生產,邏輯是更高效、更低成本,自動化程度更高。


從技術研發角度來看,各個不同的系統,動力系統目標更節能、更高效,更安全、更輕便、更低成本、更安全、更智能、更便利。以史為鑒,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正當時。


從三個國家分析一下他們的消費元年是怎么產生的,分析之前我們先定義一下消費元年,什么是消費元年?消費者需求被充分釋放,供給端能匹配甚至創造需求,銷量大規模的爆發,那個起點就是消費元年的產生。


首先看美國,從他們的路線圖也可以看得出來,1908年福特的汽車就出來了,為什么1914年銷量才起來,1913福特生產線才投入市場,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是主要原因。石油大規模開采、能源供給充足、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者真實需求被激發。德國汽車1930年已經有了,1950年才大規模的爆發出來,1948年以后,二戰結束以后,德國工業才出來。中國燃油車起來也是幾個原因,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民營企業拿到準生證,被壓抑很久的私人轎車市場被打開,居民收入增加購車欲望強烈。


綜合三個國家消費元年的案例,無非都是三個方面的因素: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鼓勵汽車消費;二是供給端,產品價格大幅度降低,競爭加??;三是需求端,居民消費增加,消費欲望被釋放。


為什么判斷2018年下半年消費元年會提前到來?也是從這三個方面。


一是政策端,大家很清楚,2018年下半年國補政策是最好的,針對續航300公里以上的車型,我們的補貼比2017年高、比2019年也高,所以說2018年下半年是非常重要的黃金窗口。這是半年的時間窗口,除此之外雙積分、限行、限購政策都會支持這個行業的發展,供給端也是支持。再一個是產品本身,2018年下半年,我們測算了一下,40多款車型,續航都是在300公里以上。


二是成本和價格大幅度下降,基本上在10萬到8萬以下。


三是性價比充分的體現。今年下半年會有很多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逐步走向市場,傳統的車型不甘示弱,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下半年車型會出來,充分競爭會加速技術的進步、成本的下降。從需求端來看,車展上,哪個展位上留觀的人最多,還是電動車,還是造車新勢力圍觀的觀眾最多。


消費者未來的目標一定是智能網聯新興的汽車,而不是傳統汽車,一旦要買智能網聯汽車就回不去了,未來智能網聯汽車一定是標配,電動車是智能網聯汽車的載體,對于電動車的需求也完全沒有問題。


我們對于消費元年的判斷已經形成了,二級市場角度怎么看投資機會,價格隨著產能出來逐步要下滑,中游是非常重要的投資點。前期產能出來以后,價格戰還在打,還沒有到底,大家看到超過大家的預期,中游板塊價格暴漲以后,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這輪洗牌中,中國的電池和電池產業鏈的集群優勢,這些產業集群基本上產能都在中國。


我們之前有一個判斷,特斯拉不僅在中國要建整車廠,還一定要建電池廠,不在中國建電池廠,未來電池的材料成本非常高,絕對沒有優勢,中國是既具有門檻又具有產能,還具備一些綜合競爭力的企業。


對于下半年的行情來看,我們隊2020年的銷量越來越有信心,板塊觸底會得到提升;下半年會有些銷量爆款車型,產業鏈會得到關注,也會發生變化。細分板塊的龍頭銷量會大幅度的提升,2018年到2020年,兩年兩倍的市場空間,價格和毛利率穩定以后有可能會提升,公司業績出現真正的反轉,這樣的細分龍頭公司會走出長牛行情。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堅持三條主線,真龍頭、低估值、新風口。


二、能源革命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用戶側的平價,還沒有實現發電測的平價,我們認為發電側實現平價是引發能源革命的必要條件。平價的標準我們用度電成本來衡量,也就是說新能源發電的度電成本要和火電的度電成本一致。


所謂平價上網分為用戶側平價和發電側平價。用戶側平價是與用戶從電網拿到的電價同價,其中包含輸配電成本;發電側平價是與火電上網電價同價,其中不包含輸配電成本。目前我國的電價體系是工商業售電價格>居民售電價格>脫硫煤標桿電價。因此,新能源發電實現平價上網將依次經歷三個階段:工商業用戶側平價、居民用戶側平價、發電側平價。


在假設煤電、光伏單位投資分別為3.5元/W,5.5元/W,利用小時數分別為4100h、1200h的情況下,新建煤電廠與新建光伏電站的LCOE分別為煤電0.38元/kWh,光伏0.52元/kWh。經過測算,光伏將在2020年和火電的度電成本相當,實現發電測平價。隨著我國火電裝機不再新增,火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的逐年遞減,2020年、2025年及2030年,我國火電的發電缺口分別達到2940、8470和14000億千瓦時,這些電量缺口絕大部分成為新能源的替代空間。


我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6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17年我國水電發電量約1.2萬億千萬時,開發程度約為40%,與發達國家70%-90%的開發程度尚有差距。預計2030年,我國的開發程度可提升至60%,發電量可達到1.8萬億千瓦時,2030年水電發電量占比在15%左右。


核電方面,2017年我國核電累計裝機36 GW。由于核準時間低于預期且建設周期長,假設在2023年前,每年新增并網2-4GW,2023年以后每年新增并網6GW。


風電裝機,2017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164GW,新增僅僅15GW,由于平價前風電搶裝明顯,我們假設2018年到2020年分別新增裝機25、35和40GW。平價之后每年比上一年多新增裝機5GW。光伏,綜合競爭力是非常大的。


通過構建能源平衡表,在全局角度下,滿足用電供需平衡。模型中,主要由火電、水電、風電、光伏及核電供給電力,滿足全社會用電需求。根據能源平衡表測算,2020年、2025年到203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別將達到38.91%、55.40%和68.83%。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別可達到20.23%、37.68%和52.63%。2030年,光伏的發電占比將達到28%,水電和風電也將在15%以上。清潔能源將占據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位置。


三、光儲充一體化大勢所趨


我們認為儲能一定是剛性需求,我們也做了研究,2017年儲能低于預期,主要是國家沒有對儲能進行貨幣性的補貼,我們相信隨著鋰電池成本的下降,加上光伏成本的下降,未來儲能成本也在下降,綜合的性價比優勢就會出來,不需要補貼儲能市場也會起來,這一天指日可待,相信還有新的儲能技術,包括換電,包括有序充電,包括梯次利用,這些都會增加儲能需求。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儲能堅定看好,感謝各位。


(根據嘉賓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